栏目导航

首页 教研活动    雕琢课堂,让学生眼里有光

雕琢课堂,让学生眼里有光

创建时间:2022-04-03 08:15:00
来源:无锡市芦庄第二小学

      为了深入推进区域“深度学习·思维课堂”课改研究,进一步以“自主学习任务单”为载体和抓手,优化学习方式,无锡市芦庄第二小学的老师们不断钻研统编教材,开展有效教研,增强业务素质。3月30日,语文学科组的教研活动由五年级备课组承办,单亚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雕细琢的一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本文以抗美援朝为时代背景,这与学生认知范围交集少,而生活即语文,单老师以热门电影《长津湖》导入新课,学生再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战争材料,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在初读感知环节中,单老师将词语归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概括文本大意;在聚焦人物描写的环节中,单老师巧妙地设计了“我是最佳大导演”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阅读并批注的时间,铺展开学习进程。学生主动投入到寻找人物特写镜头的任务中去,用镜头定格毛主席痛失爱子后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其内心世界,品读人物形象。整堂课,表达流畅的学生侃侃而谈,表达较为吃力的潜力生也是两眼发亮,与文本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
观课结束,单老师进行了说课,江老师介绍了本次磨课的过程,一堂课的展示凝聚了备课组的智慧与力量,教案的设计稿前后修改11次,体现了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团队精神。

      随后,老师们紧紧围绕《梁溪区小学语文学科课堂评价要点》进行评课。大家认为,这节课通过情境任务的设计,建立了学生积极互动的学习场域,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如:教师应指导学生聚焦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来写批注,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抓拍人物镜头时以导演的角度,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换成主人公的角度,情感体验效果更好;在简述事件内容时,教师要加以激励性指导等。

      一次教研活动,就是一个年级组教师在静水下酝酿一个气泡,待得时机,冒出来,成为一圈美丽的涟漪,荡漾开去,成为全校语文老师又一轮交流探讨、智慧生发的机会。只有对课堂精雕细磨,我们的学生才能越学越爱学,成为脑中有思维、眼里有光芒的人。

3.jpg

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