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期待蜂来 ——《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专题教研活动
2022年6月2日数学组的全体老师们进行了《数学作业多样化的设计》的专题教研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主动探究;也为了提高老师们作业设计的构建力和创造力,激发内在原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每位老师都精心设计了练习并进行了交流。
冯小丽老师——以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的练习设计》为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知识之间联系,设计了基础题、对比题、提升题、思考题。以题组的方式呈现,可以让学生了解一组题、一类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使思考更加严密更加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华锦芳老师——利用运算律进行简算,一些题型的简算方法多种多样。为了让学生建立算法优化理念,以第一题为例让学生呈现多样化的算法,然后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第一种转化方法更简便易算。而第二题的设计要点则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把算式看作一个整体简化和选取算式一部分进行的异同,同样使学生使学生观察比较后发现整体简算更方便。
王艳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业设计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感悟、理解,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景,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认知结构由课本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分数会有点儿难度。因此,作业设计中,可通过基础题、对比题、提高题等,向学生提供一个有序、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建起关于几分之一的认知结构。
高海英老师——重学注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意把估算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感受估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丽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程度,然后根据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分类设计课后作业,而课后作业是来检查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成果,也是巩固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重要目标,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根据学生们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们接受新知识的程度,从而分层次的设计作业。作为毕业班的同学,要学会发散思维,能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也要有会聚思维,能直击重点,找到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王全喜老师——公因数公倍数分层作业设计中,通过对比练习,既体现了知识的关联性,又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准确、快捷地确定求公因数还是公倍数的问题。
每一次教研活动,它犹如一个充满魅力的磁场,将老师们吸引到一起,一同经历着、感悟着、成长着、快乐着。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谈论着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着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着教学中的神来之笔。它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正是在这种学习与反思中,探索与交流中,智慧的心灵才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同时,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使教学研究更具魅力与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