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学科组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无锡市芦庄第二小学数学学科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托“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以 “2013无锡市教育质量提升年”为总目标,围绕有效教研、有效科研、有效教学、有效评价,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积极开展课改活动,加强对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研究,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实现师生素质内涵的全面、持续、有效发展。
二、主要工作
确立以课改为中心、以课堂教学、学科组建设为基本的工作重点,积极开展“主动参与式”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以“数的运算”这一主题研究为切入口,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全面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1、推行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师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等书籍,对课标中提到的重点、关键词进行内化,不断研讨教改中的新热点、新问题、新动向。
2、学习“主动参与式”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以及教育教学的相关经验文章,提升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使教师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变化。
3、在备课组长的组织带领下继续通读教材,熟悉其内容,掌握所教教材上册与下册、年级与年级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促进有效教学的深入开展。
4、要求教师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数的运算”这一专题研究,认真总结、反思,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学期末进行主题沙龙活动。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习数学教学新常规,落实 “教学六认真”的新要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作业设计与批改、认真命题与质量检测、认真提优补差辅导及活动、认真参与校本教研),促进教学规范化。
2、落实南长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培训工作,围绕“数的运算”教学,组织教师开展“一人一课”的研究活动,要求老师们先在备课组内进行备课、磨课,然后在学科组内进行展示、说课和评课,以此来规范课堂教学的行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常态课检查的力度,开展不定期推门听课活动,结合备课笔记、作业批改的检查,及时了解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打造“345”课堂,即三个突出:突出学生本位、突出目标达成、突出当堂消化;四个注重:注重启发、注重过程、注重条理、注重训练;五个环节:问题情境、课题引入、学生探究、学生感悟、归纳总结。
4、对实施新版教材的二年级以及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的班级实行“跟踪听课制”,以便加强调研,提出整改方案。
5、实施新的学生学习评价标准,要求教师能从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方面综合、全面、公正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6、组织教师将本学期教材中涉及到的各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叙述方法的整理,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渗透,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科组将配合教导处择时对各班后10名学生进行过关检测,以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7、继续做好防差转差工作,重点在“防”字上做文章,要向40分钟要质量。课后补差要有计划、有内容、有措施,每次补差要保证15分钟的讲解时间,杜绝简单的作业订正。
(三)加强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1、在上学期整理习惯培养序列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各学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总结经验、推广方法,以习惯促成绩,以科研促发展,切实提高防差转差工作的实效性。
2、以练习设计探索为突破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学生练习作业的精心设计,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整合活动内容,以“数的运算”教学为研究契机,结合谈晓群、陆燕老师申报的两个区级课题,分低年级、中高年级两个阶段开展“审题能力的培养”和“混合运算教学中运用导学案进行整理与练习”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要求人人参与,期末上交研究心得或相关案例。
(四)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师生教学生活。
1、充实“风帆”青蓝工程俱乐部工程,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引导他们把压力化为动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亮相机会。为教师搭台子,压担子,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及辐射作用。
2、加强与协作片学校的联系,积极组织开展校际联合教研活动,以开阔教师眼界,磨练教师胆略,提高教师素质。
3、组织教师进行“命题设计”比赛,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
4、开展1—6年级学生计算过关和思维训练比赛,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安排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课堂教学”的考核活动。
无锡市芦庄第二小学数学教研组
2013.9